最严限电令来了!上千家企业停限产对钢铁的影响?

   日期:2024-04-17     浏览:1318     评论:0    

 

近期,多地下发能耗双控的政策文件,各类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纷纷停产停工,江苏、云南、浙江等地限产升级的消息更是刷爆朋友圈。 为何会限电停产?它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多省份拉闸停电限产

近期云南、江苏、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四川、河南、重庆、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开始对能耗双控目标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
广东: 9月16日,广东电网表示,自9月16日起执行“开二停五”用电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
山东: 全省因煤炭供应不足,电力紧张,启动限电措施。
江苏: 9月初江苏省工信厅会议指示要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涵盖全省323家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和29家“两高”项目企业的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全面展开。印染集聚区发布停产通知, 超1000家企业“开二停二”。
浙江: 9月21日11时前未关停的高耗能重点用能企业,将由电力部门采取措施。仅绍兴柯桥涉区就涉及 161家企业,全部印染、化纤行业企业。
青海: 发布限电预警,限电范围继续扩大。
宁夏: 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
广西: 广西出台了新的双控措施,要求从九月份开始,对电解铝、氧化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并给出了明确的减产标准。
四川: 暂停非必要性生产、照明、办公负荷。
河南: 部分加工企业限电三周以上。
重庆: 部分工厂8月初限电停产。
云南: 已开展两轮限电,后续将持续加码。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
内蒙古: 严格控制企业限电时间,电价上浮不超过10%。从2021年起,内蒙古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烧碱、纯碱、磷铵、黄磷……无下游转化的多晶硅、单晶硅等新增产能项目。
陕西: 要求9-12月,新建成“两高”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本年度新建已投产的“两高”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其他“两高”企业实施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减产50%。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停产
中秋节前,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公告限电停产,9月22日晚间,又一批上市公司披露了限产影响。
22日晚间, 迎丰股份 发布公告称,为缓解煤炭库存状况,保障供热、用热企业安全有序生产,公司于9月22-23日临时停产。
9月22日晚间, 晨化股份 (300610)公告,受江苏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迫临时停产全部生产线。
西大门 (605155)22日晚间公告称,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浙江省近日对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实行用电降负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停产,预计将停产至9月30日。
当日 天原股份 (002386)也发布公告表示,根据通知相关要求,公司在云南区域内的电石基地--水富金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阶段性停产;大关天达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分别按一条生产线安排生产。如该政策持续执行,将导致公司电石产量减少约2.5万吨/月。
受江苏、云南限产等因素影响, *ST澄星 (600078)近乎全部产能受限。该公司公告称,江阴本部生产工厂(下称“江阴工厂”)因设备检修及防控黄磷价格波动风险需要,决定于2021年9月23日起开始停产,预计于2021年10月12日左右恢复生产。     拉闸停电、限 产停工的原因是?
1、缺煤缺电   拉闸限电实质上是缺煤缺电, 全国煤炭产量较2019年几乎没有新增,而发电量却在上升,北港库存、各电厂煤炭库存都肉眼可见的显著下降。 缺煤的原因如下:   (1)前期煤炭供给侧改革,关了一批有安全问题的小煤矿和露天煤矿,没有上大型煤矿,在今年煤炭需求向好背景下,煤炭供应吃紧;   (2)今年出口形势很好,轻工企业和低端制造业的用电量加大,电厂是耗煤大户,煤价过高,加大了电厂生产成本,电厂提产动力不足;   (3)今年煤炭进口由澳大利亚改为向其他国家进口,进口煤价大幅提高,世界煤炭价格也居高不下。   2、为什么不扩大煤炭供应,反而要限电呢? 事实上,2021年的发电总量并不低。上半年,我国总发电量是38717亿千瓦时,是美国的两倍。 同时,我国今年的外贸增长极快。 海关总署最近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15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进一步呈现稳中加固态势。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 这是由于国外受疫情影响,没有办法正常生产,我国的生产任务由此加重, 可以说2020年全年乃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几乎以一己之力保证了全球商品供应, 因此我国外贸非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比2019年进出口数据还要好得多。
出口增加,需要的原材料也就增加,大宗商品进口需求猛增,2020年底以来钢材大幅度涨价就是铁矿石和铁精粉大福涨价造成的。制造业主要生产资料一个是原材料,一个就是电力,生产任务加重的同时我国的电量需求持续增大。
说回为何不扩大煤炭供应,反而要限电呢?
一边,是发电需求大,然而发电成本也加大。
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动力煤价格淡季不淡,煤价大幅上扬并维持高位运行。煤炭价格高企难跌,煤电企业产销成本严重倒挂,经营压力凸显。根据中电联数据显示 ,大型发电集团标煤单价同比上涨50.5%,而电价基本保持不变,煤电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煤电板块整体亏损。
据测算,电厂每发一度电,亏损就会超过0.1元,发1亿度电就会亏损1千万,对于那些大型发电企业来说,每个月亏损超过1亿元。一边是煤炭价格高企不下,一边是电价浮动价格受控,电厂很难通过提高上网电价平衡成本,因此有的电厂宁可少发甚至不发电。
另外,海外疫情的增量订单带来的高需求,是不可持续的。国内因为解决增量订单而增加的产能,会在未来成为压垮大量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有从源头限制了产能,让部分下游企业无法盲目扩张,才能在未来订单危机到来的时候,真正的保护到下游。

另一边,是实现完成产业转型的要求刻不容缓。
我国要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要供给侧改革,除了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有环保的需求,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实现产业转型,既从传统的能源生产转向新兴节能生产为主。最近几年的我国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只是从去年开始,由于疫情,高需求下我国高能耗产品生产任务加重。
而我们国家未来很长时间都需要高效率的产能,那些不赚钱的产能就应该慢慢地退出市场,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增加才是未来的主导趋势,当前国内很多传统领域的企业大概率都是靠互相压价生存,这样对于我国总体的竞争力不利。新项目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由落后产能置换而成, 而从技术环节来看,大幅降低传统行业的能耗与碳排放,要依靠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装置改造。 短期内,为了完成我国产业转型定下的目标,我国不能简单的扩大煤炭供应,停电限产是传统行业实现能耗双控指标的主要路径。 3、“能耗双控”的考核 今年以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对“能耗双控”、“两高”管控的考核一直比较严格, 考核结果会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 所谓“能耗双控”政策,是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的相关政策。“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分类,“两高”项目的范围是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 今年一季度和半年度,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预警等级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预警等级,被列为红色的各个地区政府对本地区的高耗能企业的管控加码得就会比较厉害。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   部分地区仍存在“两高”项目盲目扩张、能耗总量不降反升等问题,在前三个季度, 过度使用耗能指标。 比如2020年疫情因素,各地政府向上告急,争取了不少高能耗项目,如化纤、数据中心等,到今年下半年很多项目悉数投产,导致能耗总量集聚上升,有9个省市竟然双控指标几乎都挂红灯。
步入第四个季度,,在距离年终“大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被工信部“点名”的地区陆续采取措施 ,力求尽快改善能耗问题,避免超出耗能配额。 江苏、广东、浙江等化工大省更是重拳出击,对数千家企业采取了停产、停电等措施,让当地企业顿感措手不及。     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限产目前成了各地管控能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外疫情的反复以及大宗商品错综复杂的走势,都让各个行业面临多样的难题,能耗双控带来的限产再度引起震荡。   对于石化产业来说, 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使得需求端供应量更为紧缩。 对于耗能较高的化工行业而言,如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本就货源十分紧缺,叠加能耗双控大力出击将导致高能耗化工品供应减量,以及原材料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推动,预计四季度 整体化工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并冲击高点 ,企业也将面临涨价和缺货的双重压力,严峻态势仍将持续! 对水泥行业来说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煤炭价格过高,冬天取暖,用煤加大,煤炭、电力紧张程度难以得到缓解。   今年8月以来,由于需求的持续回暖加上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支撑,水泥价格一路走高;进入9月,多地水泥需求回暖并不明显,但由于广西、云南等地的双控政策带动限电限产,多地水泥企业产量大减,价格大幅上涨,出现供需双弱的局面。   本周价格弯道超车,约高452元/吨,大幅超过2018~2020年同期水平。   对于钢铁产业来说, 上半年产量高涨叠加全年粗钢产量要同比下降的要求,下半年粗钢产量大幅压减已是预期之中的事;如今,双控政策再度为钢材企业带来进一步的限产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由于采暖季的到来,迎来钢铁产业的错峰停产和限产。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